
青藤产业频道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具身智能成为了人工智能领域的热门话题。10月28日,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国地中心)联合行业内头部企业和机构,发布全国首批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标准,更是为这一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具身智能作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深度结合的产物,近年来备受关注。从图灵的理论提出,到如今的技术不断发展,具身智能走过了漫长的道路。它不再是科幻小说中的想象,而是逐渐走进了我们的现实生活。其独特的自主感知、学习和多模态融合等特点,使其在众多人工智能技术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未来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
具身智能是指一种基于物理身体进行感知和行动的智能系统,其通过智能体与环境的交互获取信息、理解问题、做出决策并实现行动,从而产生智能行为和适应性。这意味着它不是单纯的程序或算法,而是与实体的身体紧密结合,通过身体与环境的互动来不断学习和提升智能水平。
1950 年,具身智能在图灵的论文《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中被首次提出,但在之后的数十年间,由于相关技术不成熟,该概念被搁置。
1986 年,布鲁克斯从控制论角度出发,强调智能是具身化和情境化的。
2023 年,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形机器人的逐步完善为具身智能的落地提供了方向。
2024 年,具身智能技术不断发展,相关产品和应用不断涌现。
人形机器人是具身智能的重要应用场景,成为了具身智能落地的核心研发方向,其国内外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算法向数据驱动转变。
与传统的工业机器人不同,人形机器人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复杂的环境和任务。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技术生态系统逐渐专业化分工,推动技术快速迭代与应用落地。无论是在家庭、工厂还是医疗等领域,人形机器人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技术的进步与成本的降低,人形机器人未来将在工业、家庭和商业领域更为广泛的部署。各大车企、科技公司纷纷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更是推动了这一产业的快速发展。
自主感知与学习能力:具身智能能够以主人公的视角去自主感知物理世界,通过与环境的互动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而不是被动地等待数据投喂。这种自主学习能力使得具身智能系统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环境和任务。
多模态融合:具身智能将往多模态融合方向发展,实现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知能力的深度融合,提升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适应性和交互体验。
更高的工作效率:具身智能具备理解力、交互力、规划能力等,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意图和需求,从而更高效地完成各种任务,较普通机器人具有更高的工作效率。
工业制造:在工厂中,具身智能机器人可以自由穿梭,精准地挑选、分类和放置物品,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医疗服务:可以辅助医生进行手术、康复治疗等,提高医疗服务的精准度和效率。
居家养老:为老年人提供陪伴、护理等服务,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
智能安防:执行巡逻、监控等任务,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抢险救灾:在危险环境中进行救援工作,减少人员伤亡。
10 月 28 日,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联合行业内头部企业和机构,发布了全国首批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标准。这一举措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解决了长期以来行业内技术语言不统一、产品分类不明确等问题。企业在研发和生产过程中,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有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标准中对具身智能的智能化等级进行了划分,为企业和科研机构的技术研发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合的智能化等级进行研发,提高技术研发的效率和成功率。同时,标准的发布也将促进各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具身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
全国首批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标准的发布,将吸引更多的企业和资本进入这一领域,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不断降低,人形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有望成为下一个颠覆性的产品,引领新的产业变革。
尽管具身智能的发展前景广阔,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技术上的难题仍然存在,包括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感知能力、决策能力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以及老生常谈的AI的伦理和安全问题,如何确保具身智能系统的安全可靠等等,需要深入研究。
然而,挑战与机遇并存。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具身智能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未来,我们有望看到具身智能机器人在更多领域的应用,为人类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创新。
全国首批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标准的发布,是具身智能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这一领域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将为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我们相信,将来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应用前景将会非常广阔。


内容来源:人民网
版权声明:除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标明作者及出处,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