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计划,争取到2025年,全省锂电池产能规模突破500GWh,全产业链产值超过6000亿元,累计建成电动汽车换电站达1000座以上。厦门作为新能源产业发展高地将重点聚焦锂电池终端产品,并将推动组建锂电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联盟,着力引进落地产业链配套优质项目。
全省>>
完善链条
加快打造产业发展集聚区
锂电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是福建的优势特色产业,近年来在全国锂电新能源新材料市场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实施意见》指出,福建省将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材料装备自给能力放在首要位置,不断提高关键材料、装备的国产化率,并以“揭榜挂帅”“军令状”“赛马”等形式,组织实施锂电新能源新材料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产业化示范应用,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鼓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化等。根据《实施意见》,全省各地将根据资源禀赋,培育完善的锂电产业链条,加快打造产业发展集聚区——宁德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建设全球领先的锂电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核心区;厦门重点聚焦锂电池终端产品;南平、三明、龙岩等地区发挥石墨、氟新材料等领域资源禀赋优势;福州、漳州、泉州等地区围绕动力电池、储能、隔膜、电解液、壳体等,打造一批特色制造基地等。
位于厦门同翔高新城的海辰储能二期项目。厦门日报记者 张奇辉 摄另外,福建省还计划推动新能源的多元化应用,全面推广“新能源+储能”一体化开发模式,充分发挥新型储能对新能源消纳的支持能力,实现储能与新能源深度融合、联合运行。同时,探索推动换电模式加快发展,积极争取将换电基础设施和网络建设纳入新基建范畴等。
厦门>>
招大引强
新能源集聚效应初显
按照《实施意见》,厦门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推动组建锂电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联盟,开展“以商招商”、精准招商,利用企业信息渠道、商务渠道、人脉资源等优势,着力引进落地产业链配套优质项目。
目前,厦门新能源产业的招大引强工作已经取得积极成效——今年“9·8”投洽会期间,厦门时代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项目一期在同翔高新城洪塘片区开工。此前,时代新型锂离子电池项目(一期)于去年底在同翔高新城率先布局开工建设,加上今年夏天顺利投产的海辰新能源M1智慧工厂5条现代化生产线,厦门市已在同翔高新城布局一批新能源产业重磅项目。
厦门时代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项目(一期)效果图
近年来,厦门市致力于打造以锂电池为特色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紧抓龙头企业带动引领,全力“强链、补链、延链”,聚力将同翔高新城打造成厦门最大的新能源产业高地,有力地带动同安翔安片区区域经济升级发展。记者了解到,2022年仅新材料与新能源领域,几个新能源重大项目所在的同安区已经实现了工业产值的两位数增长。据悉,2023年,厦门市还将进一步强化厦门时代、海辰新能源等“链主”企业带动效应,加快引进核心零部件、动力电池应用等上下游配套企业,布局氢能与储能等前瞻性产业,在同翔高新城加快建设千亿级产业集群。
同翔高新城
【相关新闻】
福建发布氢能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厦门将重点在氢能应用领域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福建省计划以市场应用为牵引,推进氢能在交通领域的示范应用,拓展在储能、分布式发电、工业等领域的应用,加快形成有效的氢能产业发展商业化路径。厦门将重点在氢能应用领域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省发改委提出以厦门、福州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等为核心,在全省范围内重点开展氢能在道路交通领域示范应用,涉及燃料电池汽车的应用和各类加氢站设点布局。
到2025年福建省氢能产业发展重点
●燃料电池汽车应用规模将力争达到4000辆
●力争建成40座以上各种类型加氢站
●将培育20家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知名企业,覆盖氢能制备、存储、运输、加注、燃料电池等领域,实现产值500亿元以上
背景>>
福建省氢能产业发展具备一定基础
今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指出,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增长点,氢能产业将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省发改委表示,福建省氢能产业目前处于起步阶段,但工业副产氢资源丰富,培育建设了一批氢能领域创新平台,形成一批技术储备,产业发展已具备一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