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体现>>
中央要求 时代特征厦门特色 人民期盼
“十三五”时期,厦门市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迈向新发展阶段,综合实力持续增强,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万美元,GDP密度、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等质量效益指标居全国前列。厦台融合发展不断深入,开放合作持续扩大,跨岛发展持续推进,生态文明持续优化,民生福祉持续提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效,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双拥模范城“九连冠”等荣誉。“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全面完成,为推进“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厦门市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更高水平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关键五年。
“十四五”时期,厦门市将加快基础设施跨岛布局,全面推进“岛内大提升、岛外大发展”。(王火炎 摄影)
市委政研室副主任翁振生介绍,《建议》主要分为三大板块、十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开启厦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第二部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构成第一板块,属于总论。第三至第十二部分构成第二板块,属于分论,提出了未来五年10个方面“加力”争取10个“新”的重点任务。第十三部分和结束语构成第三板块,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推进法治厦门建设,深化厦港澳侨合作,确保规划落到实处,凝聚推动“十四五”发展和实现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强大合力。
据介绍, “十四五”规划《建议》在起草过程中,体现中央要求、时代特征、厦门特色、人民期盼,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要求落实落地。一是体现方向性。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判断、新目标、新部署、新要求,围绕“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新发展格局”,清晰展望发展目标,明确指导方针、遵循原则和重点任务。二是体现战略性。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厦门领导制定的《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始终贯穿习总书记为厦门擘画的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宏伟蓝图,把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与发挥厦门优势、加快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凸显国际视野、战略思维和系统观念。三是体现引领性。在“十四五”谋划推进“五中心一基地”建设、更高水平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基础上,与2035年建成“五中心一基地”,打造“高素质”标杆、“高颜值”典范、“现代化”前沿、“国际化”枢纽衔接起来,一脉相承、形成体系,贯穿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全过程。四是体现连续性。把党的十九大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工作部署、发展平台载体有机衔接,坚定“抓招商促发展、抓项目增后劲”,推进“岛内大提升、岛外大发展”,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更高水平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让“高素质”更具实力,“高颜值”更富魅力,“现代化”更增活力,“国际化”更有张力,建成高质量发展引领示范区,努力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好、办得水平更高。
鹭江两岸风光。(黄嵘 摄影)
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中心
市科技局局长孔曙光介绍,厦门市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区域创新体系,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中心,跻身创新型城市前列。
“十四五”期间,重点在标志工程、重大平台、研发机构、未来产业和创新机制上发力。建设标志性抓手型工程,服务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宜创的“未来科技城”,构建自主创新示范区“双核心”新格局。夯实研发基础,部署重大创新基础设施,高标准建设能源材料、生物制品省创新实验室,筹建新能源汽车、稀土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或分中心,策划引进大科学装置。大力引进大院大所、头部企业来厦建设分支机构或新型研究院,积极发展和培育新型研发机构,吸引人才落地。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力度,持续壮大“三高”企业群体。推进柔性电子、第三代半导体、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发展,构建“未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导产业”发展梯次,催生世界级产业。在全产业链创新、科研单位管理等重要领域关键环节策划一批可复制推广的重大改革创新举措。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催生研发服务新业态。
大气魄大手笔谱写城市发展新篇章
市发改委主任张志红介绍,进入“十四五”,厦门市将秉承习近平总书记为厦门擘画的“提升本岛、跨岛发展”宏伟图景,全面推进“岛内大提升、岛外大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优化提升本岛功能,稳步推进老旧城区、老旧小区和老旧工业区改造提升,构筑以科创、金融产业和总部经济为重点的高能级都市核心产业体系,补齐教育、健康等功能性设施短板。
组团式推进岛外新城建设,加快基础设施跨岛布局,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谋划跨岛新通道,适度超前布局新型基础设施;推动重大产业项目优先落地岛外园区,促进产业结构跨岛升级;以一批社会民生重点项目为引领,加速公共服务跨岛覆盖进程。拓展城市辐射空间,立足厦漳泉都市圈、闽西南协同区,实施“东通西拓、南联北延”空间发展策略,构建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加快打造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优先发展环境友好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蓝天、碧水、蓝海、净土等工程,构建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推进绿色生活创建行动,进一步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和塑料污染治理。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和用途管控、自然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等方面加强改革创新,探索总结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模式。
在融入大局服务大局上下真功夫
市工信局局长吴新奎介绍,市工信局将把握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着力点和新阶段新征程上的重点任务,把握厦门市打造“五中心一基地”的总体构想,把握至2025年、2030年、2035年三个阶段的发展步骤、目标以及“两高两化”指标的内涵,把握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保证。
在融入大局服务大局上下功夫。服务做大经济总量,把增长速度、质量提升和总量做大有机结合起来,组织实施规上工业培育、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三高”企业倍增等重点支撑工作,强化企业服务,加强要素保障。服务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电子信息万亿产业集群,引领企业自主创新,加强产业行业生态建设,坚持招商引资。服务创新基地建设,将金砖创新基地建设成为金砖国家交流合作的试验田和桥头堡,成为面向金砖及金砖+国家的国际创新合作示范区。服务智慧城市建设,继续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出台5G网络建设和相关产业发展意见,加快拓展各类场景应用。
以高水平开放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市商务局局长黄河明表示,“十四五”期间,厦门市将围绕主动服务新发展格局,打造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枢纽,以高质量供给融入国内大循环,以高水平开放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厦门深度融合。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推进商品消费提质升级,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增加公共消费,增强厦门消费品牌影响力。推进服务消费提质扩容,加快消费融合创新,建设时尚消费展示发布中心和新兴消费体验中心,打造时尚消费风向标。
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坚持高质量引进来,推动高水平走出去,提升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水平,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优势互补、良性互动、互相促进。狠抓招商引资与项目攻坚,加强城市营销,突出招大引强,强化项目落地、投产、转化。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城市,打造内贸外贸相融合、国内国际市场相联通、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相促进,具有较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新型国际贸易中心城市。
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
“十四五”期间,如何加快建设教育强市?市教育局局长郭献文介绍,厦门市将实施学校建设行动,强化优质资源供给;持续实施补短扩容行动,力争到2025年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含中职)项目360个左右,新增学位32万个,消除大班额问题。
实施立德树人工程,强化一体化全面育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深化大中小幼一体化育人方式改革,高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实施新课程改革试验,强化基础教育高位优势。大力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市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优质有特色发展,深入实施新课程改革试验,到2025年实现基础教育全面超越。强化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实施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试点,培育一批省级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畅通职业教育人才成长通道,不断提升职教人才培养水平。加快一流高校、一流学科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科教园区,大力引进境内外优质高校来厦门开办应用型学科院所,强化工科建设,加快培养产业发展紧缺高层次人才。深化校长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打造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
倾力打造高水平健康之城
市卫健委主任姚冠华介绍,厦门市将倾力打造“高水平健康之城”,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三大转变:推进厦门市卫生健康事业从粗放管理的规模扩张型向精细管理的质量效益型发展模式转型。
实施健康厦门行动计划,推动爱国卫生运动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与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紧密结合,探索通过用好目标考核、解决一批关系人民健康的全局性、长期性问题,推动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方位全生命周期保障人民群众健康,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推进卫生健康工作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创新医防融合,改革疾控体系,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具有厦门特色的重点慢性病综合防治体系,进一步提高市民的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推进卫生健康服务从“病有所医”向“病有良医”升级。以打造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为重要抓手,加大对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复旦儿科厦门医院、川大华西厦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厦门医院、厦大翔安医院、厦大第一医院、厦大中山医院等重点医院支持力度。推进岛内外医疗服务一体化均衡发展,进一步改善市民的就医体验。
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纵深突破
市委改革办(财经办)常务副主任李刚介绍,“十四五”期间,厦门市将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抓紧谋划战略战役性改革,加快推动创造型引领型改革。
着力建设高水平高标准市场体系,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配置,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壁垒,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充分释放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对标国际一流、全国最优,持续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提升企业开办、产权保护、纳税服务等水平,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推进结构优化、放权赋能,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市区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使“6+2+8”的“动车组”加速跑起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加快推进数字化治理转型,探索建立高水平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体系,完善生态环境和城市空间治理体制,增强城市发展韧性,创新具有厦门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
打造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
市委台港澳办主任刘金柱介绍,“十四五”期间,厦门市将加快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打造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用心用情当好台胞台企在厦生活、投资兴业的“服务员”,创新发展的“护航员”,开拓市场的“推销员”,让台胞充分感受到“家的温暖”。
定心融合,推动厦金率先实现“四通三化”。推动厦金公共服务平台双向延伸,逐步实现两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安心发展,支持台胞台企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打造两岸共同市场,支持台企参与厦门市先进产业链,共拓市场、共塑品牌。用心联通,推进厦台基础设施便捷畅通。持续完善厦台海空直航口岸设施建设,推进厦台基础设施“陆、海、天、网”四位一体联通。推进厦金大桥建设,促进厦门机场、港口、高铁等基础设施与金门通联。舒心创业,落实和创新惠台利民政策措施,落深落细各级台胞台企同等待遇政策,从就业创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出台更多精准服务、贴心服务的惠台利民措施。倾心交流,促进厦台社会文化交流融合。深化拓展涉台交流平台,推动海峡论坛等两岸重大交流活动提质增效。
常青藤科技园是东纶集团在海西经济圈投资的第四代产业生态园区,园区以构建海西经济圈跨境电商、数字经济产业生态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定位,打造中国科技产业生态园区之标杆为目标,形成跨境电商、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圈、海西科技创新高地和闽西南总部经济聚集区。
园区位于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同集路下洋地铁站旁(地铁6号线建设中)。园区总占地面积约 214亩,总建筑面积32万平米,地上建筑面积约 26万平米、地下建筑面积约6万平米。其中研发、办公楼14万平米、配套人才公寓7万平米,文创综合区约 2.3万平米,中高端精品公寓式酒店约3.5万平米。
项目分三期建设,第一期建设研发、办公楼5万平米,公寓楼3.5万平米,预计2021年1月底可以交付使用。
内容来源:厦门日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版权申明:除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标明作者及出处,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谢谢!
0592-7015777,0592-7018000
cqtsatp@163.com
周一至周日:9:00-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