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藤产业频道丨乘“数”而上,向“新”而行:中国数字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来源: | 作者:小藤藤 | 发布时间: 2025-10-09 | 18 次浏览 | 分享到:
数字经济、跨境电商产业生态全球招商

青藤产业频道



在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的背景下,数字经济正成为驱动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核心引擎。上半年数据显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1%,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5%,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35.6%,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左右,这些亮眼数字共同描绘出中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生动图景。数字技术加速突破、数字产业新业态茁壮成长、数字消费新模式不断涌现、数据产业加速发展,共同构成了中国数字经济“向新”发展的强劲势头。



数字技术创新

构筑全球竞争新高地


中国在数字技术创新领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一系列“首创”与“最快”的成就,彰显了我国在全球科技创新版图中的领先地位。目前,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在电子、原材料、消费品等多个行业加速落地,并在研发设计、中试验证、生产制造等关键环节得到广泛应用,显著提升了产业智能化水平。


在量子通信领域,我国成功实现国际上首次量子微纳卫星与小型化、可移动地面站之间的实时星地量子密钥分发,并首次实现了上万公里的星地量子通信,这标志着我国在量子通信实用化方面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进展。


在5G、6G等前沿通信技术研发方面,我国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全球占比超过42%,技术产业实力持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6G总体愿景与潜在关键技术白皮书》等50余项研究成果的发布,更预示着我国在未来通信技术领域的深远布局。这些成就共同构筑了中国数字经济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坚实基石,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驱动力。



数字产业新业态

塑造经济增长新动能


随着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与应用,数字产业新业态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以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产业正快速崛起。在广东深圳的社区康复中心,外骨骼机器人已能有效辅助老年人康复训练;在浙江的汽车工厂,人形机器人已投入产线进行物料分拣和零件安装。这些实践表明,机器人已走出实验室,在产品制造、居家养老等领域实现广泛应用落地。以上半年工业机器人产品产量同比增长35.6%为例,这一数据充分印证了人形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发展态势。


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完善,为数字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截至6月底,我国5G基站数量已达到455万个,用户普及率超过79%,构建了全球领先的5G网络。截至3月底,在用算力标准机架达1043万架,智能算力规模达到748EFlops,为海量数据计算和人工智能应用提供了强大智能底座。


信息服务等“软”业务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激发了“硬”产业的旺盛需求;而“硬”产业的快速成长又反过来为“软”业务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数据显示,今年我国软件业务收入达55788亿元,同比增长11.2%;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共实现收入5855亿元,同比增长11.2%。新动能的持续注入,使我国数字产业“含新量”显著提升。上半年,我国数字产业完成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3%,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展现出强劲的增长韧性。



数字消费新模式

激活内需增长新引擎


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在新产品、新模式的推动下正展现出强大动能。上半年,内需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8.8%,其中数字消费新模式扮演了重要角色。


“人工智能+消费”正拓展出全新的消费场景,智能手机、智能家居、智能汽车等“信息消费新三样”广受消费者青睐。全景运动相机、AI眼镜等创新产品火爆全网,引领新一轮数字消费升级。目前,国产厂商已研发超过100款AI手机、AI电脑、AI眼镜等智能产品。5G新通话、直播短视频、云游戏等新兴应用的蓬勃发展,持续释放数字消费需求,移动用户上网流量连续6个月实现两位数增长,表明数字生活已深度融入大众日常。


随着直播带货、即时配送等消费新模式的日益成熟,以及虚拟现实、数字孪生等新技术的加速落地应用,消费者数字消费体验持续优化,线上消费规模不断扩大。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达到74295亿元,同比增长8.5%;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达61191亿元,增长6.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24.9%,凸显了数字消费对拉动内需的显著贡献。



数据产业

释放经济发展“乘数效应


数据作为数字经济的“石油”,其流动与利用带来的价值不可估量。从提升产业运行效率、催生新模式新业态到推动创新范式变革,数据价值释放路径日益多元,正加速释放出千姿百态的乘数效应。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迭代加速,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活跃度显著提升,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进程明显提速。我国已初步构建起门类齐全的数据产业链,数据产业加速发展,相关企业数量已超过19万家,数据产业规模突破2万亿元。


在数据产业链中,数据标注产业作为人工智能训练的基石,正茁壮成长。我国数据标注产业产值目前已突破80亿元,建成7个数据标注基地,数据标注总规模达到17282TB,为121个国产人工智能大模型研发提供了重要支撑,有效赋能了人工智能产业的创新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李三希指出,无论从时间维度还是空间维度观察,数字经济都发挥着“经济稳定器”和“加速器”的双重作用,实现了数量与质量的双重提升,缔造了经济增长新奇迹。


这“新奇迹”的背后,是奔涌流动的数字浪潮,更是创新发展的十足动力。乘“数”而上,向“新”而行,中国数字经济正加速迈入提挡加速的新阶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强大力量。




内容来源:骞亿资产

转载来源:骞亿资产

版权声明:除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标明作者及出处,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谢谢!